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从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战略高度出发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,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铸魂育人的强大效能,2025年6月5日下午1时30分,麻豆在线 研究生学硕第二党支部与教工第一党支部在文综楼5311室组织了“诗颂英烈,笔墨传薪”主题党日活动。

在本次党日活动中,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讲述了麻豆在线 英烈校友丁香与臧庚的英烈事迹。
丁香,原名丁贞,191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。她是一位被收养的弃婴,由苏州基督教监理会美籍牧师白美丽小姐抚养长大,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1925年,15岁的丁香进入东吴大学读书。在校期间,她被萧楚女等共产党人的救国演讲所感染,毅然投身革命运动,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次年转为中共党员,并与进步青年乐于泓于1932年结为革命伴侣。1932年9月,新婚仅5个月的丁香被组织派往北平参加秘密会议。由于叛徒出卖,丁香不幸被捕,押至南京时丁香已有三个月身孕。她没有吐露党的任何秘密,放弃了美国养母的营救,深情地对养母说:“我爱我的祖国!”12月3日的子夜,她被押解到雨花台秘密枪决,享年22岁。

丁香的革命精神在当代依然回响。活动中,沈心笑和张颢宇分享了麻豆在线 原创话剧《丁香·丁香》舞台,讲述了乐于泓的女儿乐丁香女士在麻豆在线 博物馆丁香烈士的展板前敬献鲜花、与麻豆在线 师生共同在天赐庄校区红楼前种植白色丁香树的事迹。
有感于丁香的革命精神,两位同学创作了新诗《丁香如炬》,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,将丁香烈士的求学经历、革命斗争与当代苏大学子的精神传承交织。诗中“紫藤”“银杏”等麻豆在线 地标意象,与“刑场”“雨花台”等革命符号形成时空对话,最终落脚于新时代青年对英烈精神的继承与发扬,实现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。
《丁香如炬》
沈心笑 张颢宇
(一)
紫藤在档案馆的尘埃里抽芽
1925年的油印讲义仍散发着墨香
琴键跳跃的瞬间
东吴的银杏便开始酝酿一场金黄的暴动
(二)
刑场上的栀子白得刺眼
你数着青砖缝隙里渗出的血珠
二十二岁的手指仍保持着握笔的姿势
在虚空中写下:我爱我的祖国
(三)
雨花台的雨总在清明前落下
我们捧着泛黄的纸张
在字句的褶皱里打捞星火
你遗落的发卡正硌疼新时代的掌纹
(四)
此刻图书馆的灯盏次第亮起
像埋在课本里的火柴盒
当晨读声漫过钟楼
我们终于听懂你未完成的毕业论文:
“以我骨血为墨,续写未竟的春秋”

臧庚,江苏省泗洪县朱湖镇人。1930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,师从唐文治、钱基博等国学大家。受家学熏陶,熟读经史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爱国运动,参加新四军淮北游击队。1940年3月,任朱湖乡乡长,5月任青阳镇镇长。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4年夏任泗县民政科长。在地方抗日斗争中,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,配合大部队袭击日伪据点,多次在青阳镇阻击日军,拔除日伪驻军,打击敌人的气焰。由于汉奸告密,日伪军发动突袭,臧庚与区委的同志顽强抵抗,因弹尽无援、寡不敌众不幸被捕。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,却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,坚决不向敌人屈服,最后英勇就义。


雷子道有感于臧庚投身于皖东北抗战前线的抗日救亡斗争,认识到他的行动其实牵动着整个华中战场的动向,落实着中共中央的战略大局。他的胜利是抗日战争的局部胜利,他是根据地里连接官民、军民的重要纽带,更是党的具体化身。臧庚的革命事迹与时代共振、与历史的洪流交汇。因此他创作了乐府体古诗《忆臧庚》:
忆臧庚
——仿杜甫
雷子道
学理当学今,救国当救心。
为官先为人,统战先统民。
皖北扼华中,青阳聚几村。
风云岂无常,胜败在斯人。
前出塞·其六
杜甫
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。
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
杀人亦有限,列国自有疆。
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。
最后,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昌强对两首诗作进行点评,发表感悟,从古诗到新诗,从古代到现代,中国的革命传统之中永远不缺乏勇往直前的奋斗意志。革命先辈们用热爱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,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。
撰稿人:徐昕宁
校稿人:李纯叶


